目前分類:育兒筆記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話說,當了媽媽以後,收到的各種轉寄信或廣告信內容也有很多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是教養或育兒相關的文章變多了
一些轉寄的熱門文章或新聞,我至少會看到三四次不同親友的轉貼諸如「在美國看洋媳婦教子」「瑞士小孩不哭鬧」等

 

然而,就我本身也是處在國外的媽媽而言
看這種文章經常失笑,因為其中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觀點
也有不少倒果為因、以偏蓋全的個人心得
當然,這種文章會熱門,就是因為其強調的成果現象是不少人想要的
就如同「如何考高分」「不用背英文單字」一樣
大家都很想找到速成的秘訣,這就是現代社會講求效率與成果
而常常忽略人與環境本身特質的因素

這就是我首先要強調的一點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
而所處的環境與文化,肯定也會和每個人的特質相互交會出不同的火花
就像月亮上的黑影,有人看起來像玉兔搗藥,有人看起來像吳剛伐桂
有人看起來像嫦娥月宮,都只是因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
也包括其個人看事物的心態不同

所以「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只是你看的角度不一樣」

這類的文章我覺得最有趣的莫過於
有的不過只是觀光旅遊幾星期就可以歸納出一篇心得?
那來台灣旅遊的觀光客回去不知道會說成什麼樣子?^^"

旅遊、求學和居住是完全不同的面向
接觸到的當地文化及環境也會完全不同
以下就以育兒的部分,來說說我的個人經驗

1. 外國寶寶不哭鬧?

是說,如果你走在路上,人人都距離你一公尺以上
甚至有時候從家裡走到最近的超市,碰不到半個人
怎麼可能會有機會碰到哭鬧的寶寶?

人口密度就完全不一樣

我回台灣一落地,就是肩並肩人擠人
推著嬰兒車寸步難行,就算是住在單純的住宅區內
也不可能完全看不到人,不管生育率多麼低
幾乎不可能出門是看不到小孩的

那麼,我的孩子呢?

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他們愛哭鬧
因為從出生開始,我就是很自然而然地接受他們的情緒
再小的孩子也是人,他們也有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
他們不懂得語言,只能用哭來表達
沒有理由要寶寶不哭

那麼,出門呢?
坐在推車上,離最近的就是父母
又安全又舒服,只要「沒有陌生人突然靠近」
寶寶不會亂哭,除非他是餓了或尿布髒了或不舒服或想睡了
也不要「有突然發出的大聲響」「預期之外的被接觸」「推車經常性的搬動與不穩定震動」
寶寶常常就是坐著坐著就睡著了

以上我相信在台灣的父母應該很能夠想像
在這樣不穩定及無法預期的移動之下,要寶寶不擔心受怕還能有安全感非常困難
因為連大人本身都無法排除這些焦慮感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環境本身的特質就不一樣

我的孩子回台灣時,就是比在荷蘭時還要更容易哭鬧
不過對孩子而言,他是在「旅遊」中,所以他也往往比較容易想挑戰父母是否會讓步

2. 父母自身難保

說實在的,在忙碌的生活壓力之下
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就已經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連自己的身心都搞不定,怎麼還有辦法去面對另一個人的身心問題呢?

我們都知道,應該要瞭解寶寶的需求,要多與寶寶有親密頻繁的互動
要輕鬆愉快地面對寶寶,要保持平和理性去判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與態度

可惜,當自己事情忙不完時,聽到寶寶聲嘶力竭的哭喊只會煩上加煩甚至怒上心頭
其實寶寶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哭喊的,他可能只是啊啊幾聲想引起注意
得不到回應再愈來愈大聲,然後得不到預期回應感到傷心難過
最後就變成了歇斯底里的狂哭狂叫
父母呢,一開始也是因為手邊事情放不下,覺得寶寶應該還可以等待
可是事情永遠忙不完,等著等著,發現寶寶一直哭,愈哭愈心煩
事情就更無法告一段落

最後往往是心煩氣躁的父母面對一個歇斯底里的寶寶
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彼此安撫達到某一個平衡

如果有父母能夠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都保持心平氣和,輕鬆愉快地微笑面對寶寶
我可以保證,這個寶寶絕對不會亂哭鬧

我不敢說我做得到,但我發現當我兩個孩子哭到上氣不接下氣
我如果仍然是心平氣和地去說理,語氣平靜地去安撫
他們往往就不會愈哭愈大聲,而會試著壓抑自己潰堤的情緒
即使是才八個月大的女兒,其實她還蠻會先聲奪人
會試著先哭哭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但如果我在她哭得歇斯底里的時候,微笑地平靜去抱起她安撫
她就可以慢慢地收斂,當然,不是馬上停止,這樣的話根本就是假哭
而是她能夠學著處理自己的情緒,慢慢地收回變成比較正常的發洩

我不會阻止孩子們哭,我認為是人都會有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
我想教會孩子的是如何處理情緒,而不是壓抑發洩情緒

身為父母,畢竟是已經走過幾十個年頭的大人了
但我發現我們生長的文化背景中,很少教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情緒
所以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因此壓抑出心病來
當了父母之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非常清楚一件事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寶寶身上」

當然,還是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有情緒
但對於還不能理解言語的寶寶而言
父母的情緒只需要藉由表情或小動作來傳達
例如寶寶手亂揮亂抓,就堅定地抓住他的手
皺著眉頭看著寶寶的眼睛加上搖頭說「不可以」
寶寶是可以理解父母不高興的

所謂的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寶寶身上
指的就是不要對寶寶吼叫責罵
他們對此唯一的可能反應就是驚嚇
然後哭得更大聲

他們不能因此理解父母的情緒
而且可能會產生退縮與恐懼的心理
因為那是不正常的情緒表現,而不是在一般人可以接受容忍的正常情緒表達範圍內

文章標籤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在2006年時曾寫過一篇網誌介紹荷蘭的預防注射-荷蘭國家接種計畫
因為也碰過不少台灣友人詢問關於疫苗的問題
尤其是兩地來回跑的人
所以想說寫一篇網誌再詳細說明一下:P

 

台灣目前健保已經可以免費施打五合一疫苗
所謂的五合一疫苗,就是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
台灣的施打時程為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各接種一劑,並於滿18個月再追加一劑。

而荷蘭則是施打六合一疫苗,比上述五種多增加了B型肝炎
施打時程為出生滿2個月、3個月、4個月以及11個月,一樣共四劑
但是除了六合一疫苗以外,同時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四劑
所以寶寶每次施打是要同時挨兩針的

台灣也是要打B肝,所以若選自費六合一疫苗,就是有增加B型肝炎的
寶寶可以少挨幾針,不過台灣不打肺炎鍊球菌疫苗

另外,在台灣必須要施打,而荷蘭不用施打的疫苗有:
卡介苗、水痘疫苗和日本腦炎疫苗

如果你居住在荷蘭拿居留證,非荷蘭人的話
通常寶寶滿五個月時,各地衛生所(GGD)會通知你帶寶寶去打卡介苗
因為荷蘭會假設你有回鄉探親的可能
即使是荷蘭人,若要到亞洲疫區旅遊,也是要去施打的

但是水痘疫苗和日本腦炎疫苗就一定得回台灣才會施打
這倒是不一定要照台灣時程,只要你帶孩子回台灣時再補打就好
當然,若在這之前,孩子已經在荷蘭得過水痘的話
也不用再打了

(荷蘭人不把水痘當一回事,甚至得水痘的小孩也還是照常上幼稚園
    他們認為反正得過一次後就沒事了,愈小得愈好^^")

就我個人建議,我會認為盡量在荷蘭施打疫苗
因為一來荷蘭的疫苗來源固定,都是荷蘭自己製造的
二來就是荷蘭施打六合一+肺炎鏈球菌,比台灣多一點防護又不用錢
另外就是荷蘭打預防針和健康檢查都在同一個地方
Consultatiebureau(CB)
不用擔心與其他病童同時候診而遭到其他疾病傳染
也不像大醫院那樣人來人往,而且有問題絕對有充足時間讓你好好詢問
(上次帶小玉林回台灣到台大兒醫打水痘疫苗有感..^^")

如果有其他疫苗需求,可以逕自詢問衛生所(GGD)
例如寶寶未滿五個月就計畫回台灣的話
可以去問問是否要提前打或者先免打這樣:)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小玉林喝母乳喝到一歲半自然離乳
但也不表示生下一胎餵母乳就能夠得心應手
這次又再次應驗了,我真的是奶不多的媽媽
只是小玉林很愛吃,我又豁出去當油加利樹
也就這樣撐過來了

 

但是妹妹就不像哥哥那麼愛吃,吸收力也比較差
我奶也來得比較慢,出生三天體重就掉得有點多
所以產後看護和助產士商量,決定補充配方奶
不過每次只給20c.c,而且是以手指頭輔助餵食針筒
讓妹妹吸吮手指頭,不然她們怕奶瓶太輕鬆
可能會造成妹妹之後拒絕親餵

這工作就由Cadmus負責執行
他終於體認到寶寶吸吮的力道有多大
餵奶多辛苦這樣

只是那麼一點點,20c.c
居然換得我們一家人一夜好眠!
之後因為妹妹體重還是沒什麼增加,所以有稍微增加一點份量
但也頂多40c.c,其他還是以母乳親餵為主
而且我的奶量也慢慢上來了
妹妹也就漸漸不再需要多補充配方奶

然後,就固定三至四小時循環
晚上甚至可以撐到五六小時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所謂的自行入睡,其實我覺得好像也不少人誤解
並不是說用親密育兒的父母就一定要哄睡、同睡、隨時待命
其實....「寶寶本來想睡的時候就會自行入睡啊!」
                                                                                
育兒方法只是讓父母「能夠控制或確定寶寶何時能夠睡覺,以及何時會醒來」
這一點是親密育兒最讓人害怕的地方,因為「不確定」
西爾斯醫生雖然提出了很多方法讓父母嘗試解決可能碰到的問題
但他從來沒有告訴你確定時程,也沒有肯定的告訴你寶寶能不能用親密法固定作息
他在這方面保持了一定的「彈性」
不斷地強調父母要先瞭解寶寶為何無法入睡,為何睡眠中斷等等
因為身為八個孩子的父親,他也非常清楚孩子有個別需求差異
絕對不是同一套方法適用於每個孩子
如果說百歲法需要一段時間與父母的耐心
那麼親密法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家人的支持了^^"
                                                                                
我不得不說,就台灣社會的現實環境
其實百歲是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狀況且可能讓父母較輕鬆的
因為有太多的雙薪家庭以及隔代教養
加上「父親常常缺席」,我不得不說,我們的社會真是如此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常常缺乏男性角色的參與
所以我很佩服一些爸爸願意去看書做研究,幫助太太與家人找出適合的育兒方法
雖然他可能自己工作很忙無法更多實際的參與照顧
                                                                                
就親密法而言,不只是全職媽媽比較容易實施以外
還要求父親必須常常參與,絕對不能置身事外
像夜間哄睡這部分,西爾斯醫生就要求父親應該要試著安撫
甚至必須擔任主要角色,不要讓孩子只倚靠媽媽的乳房
也可以靠著爸爸的臂膀入眠(多少父親做得到?^^")
                                                                                
不過Cadmus倒是很努力地按照西爾斯醫生的建議參與育兒
後來小玉林甚至是聽到爸爸的打呼聲就覺得安心,可以自行入睡這樣
如果爸爸還沒有上床睡覺,他也睡不著:P
                                                                                
(其實親密育兒百科下集的夜間育兒一章,幾乎提出了所有可能出現的睡眠問題
  以及可能解決的方式,由此可見西爾斯醫生也是經過一番長期抗戰的)
                                                                                
這裡我並不同意為了讓寶寶睡覺而「無所不用其極」
我覺得他所提出的很多方法都在試著讓父母瞭解原因與寶寶的需求
所以他也提到若父母覺得可以了,夠了,受不了了,盡可大聲說不!
                                                                                
以台灣的狀況,很多人是雙薪家庭,往往是坐完月子母親就得回去上班
父親不要說嬰兒出生有沒有辦法陪產了
平常下班回來都不知道有沒有辦法陪寶寶玩
通常是被說「噓!寶寶睡了,別吵醒他」
                                                                                
所以要採行親密育兒法簡直就是太過困難了嘛!
                                                                                
結果往往累壞的是母親,又要上班又要夜間哄睡又要餵奶....
西爾斯醫生夫婦雖然也是雙薪家庭,可是在國外的福利配套差很多...
                                                                                
至少像Cadmus就是在荷蘭固定時間上下班的,每天回家吃晚餐
可以接手許多照顧寶寶的事務,洗澡換尿布等等
甚至到睡前還有一段時間可以陪寶寶玩,讓寶寶安心
自然而然地讓寶寶在該睡的時間自然入睡
父母身心都還能保持在能夠負擔的階段
然後在這樣的狀態下,實施親密法就不會感到非常地疲累
                                                                                
我實施親密法到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
當然還是不固定作息
在寶寶還小的時候,我發現問題在於我根本餵不飽他
他吃不飽也睡不好....
但我還是一直全母奶到一歲半....把自己累死orz
不過我是自然斷奶的,原來小玉林只要吃得飽就能睡得好= =
所以用什麼哄睡法都無效,餵奶最有用(爆)
                                                                                
對於父母關懷的需要,其實我算過我們陪寶寶的時間還算多
雖然我是全職主婦,但我在家也不是一直陪著寶寶玩
我和其他的職業婦女一樣,每天就是累計一兩個小時專心地陪他
而且是斷斷續續地,確定自己的心情愉快才去和寶寶玩
以最快樂的心情去面對寶寶
而Cadmus也一樣,雖然他回家後還是自己加班工作
但他也是盡量在自己愉快的時候專心地陪寶寶玩
所以即使我們很忙很累的時候,無法呼應寶寶需求的時候
雖然他會哭會鬧會傷心難過,可是他也能理解父母現在就是沒辦法
並沒有因此產生退縮或心理創傷
                                                                                
例如不管前幾分鐘我們罵他有多兇,他哭得多慘烈
大約過一陣子他還是會來找我們玩,來要求撒嬌抱抱
並沒有因此害怕與我們相處
                                                                                
我發現當我們理解了寶寶,給予了寶寶適當的回應
寶寶不管多小也能體會父母的心情,也會給予我們適當的回應
包括面對他人或同儕甚至比他幼小的孩子
這就是西爾斯醫生說的耳濡目染啊
                                                                                
P.S:

當我看到其他育兒書時,其實我也發現難怪大家會怕親密育兒
因為...它真的好厚好貴啊!!XDDDD
可是對我們來說真的受益良多,尤其對Cadmus :P
                                                                                
只是一點心得經驗與大家分享囉!:)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育兒法姑且不論派別
可以分幾個情況來討論
                                                                                
(一)主要照顧者為單一或多人,親餵或瓶餵母奶
                                                                                
在《恐懼的原型》第45頁開始就提到照顧的問題
分裂人格的形成與嬰幼兒時期缺乏關懷與愛有相當大的關係
但是「給予過多的刺激」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例如母親一直逗小孩玩,抱著孩子到處走,不讓孩子安靜
不知道寶寶需要什麼而不斷地給予不適當的回應
使得寶寶無所適從,沒有建立自己規律及自我探索的機會
另一種情形是孩子的器官尚未發育完整,就苛求他達到某些目標
這些都是分裂人格形成的可能原因
                                                                                
所以多人照顧或輪流瓶餵,也是屬於給予過多刺激的成因
母親是主要照顧者,而且總是親餵,可以與寶寶建立較親密且深厚的關係
寶寶可以因此感受到安心與希望,並且充滿感激和愛
但若是多人輪流瓶餵,因為每個人對待寶寶的方式不同
會使得一開始的認識發展有點困難,這樣的學習過程太複雜
而且缺乏強烈的聯繫,容易讓寶寶感到茫然

(二)寵愛與拒絕
                                                                                
在《恐懼的原型》第98頁開始,討論母親與寶寶互動關係對憂鬱人格養成的影響
母親過於寵愛寶寶,寶寶一哭就立刻抱他,即使發現寶寶其實並不需要擁抱
還是會給予過多的溫柔安撫,寶寶根本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心得註:這和大人一樣,有的時候寶寶就是想自己哭一哭)
                                                                                
這樣的母親片刻不離開小孩,無法接受小孩健康且自然的情緒發洩
甚至覺得小孩會哭鬧一定是自己的錯,然後感到傷心難過
進而影響到小孩,使得小孩有罪惡感
因此使得母子關係過於親密與依賴,小孩因此缺乏願望、志向與衝勁
只想依賴在母親身邊,只想讓母親高興,覺得只有在家裡才能獲得溫暖
                                                                                
而關於拒絕,指的就是貧瘠、缺乏母愛的環境
有一種是「計畫母親」,不正視小孩的個人需求
完全按照個人計畫與理想來養育小孩
例如做紀錄時寫下「寶寶哭鬧很久了,但是餵奶時間還沒到」
就像是在做實驗日記一樣,沒有親子互動,只有照本宣科
按照時間餵奶,匆匆忙忙、不耐煩,寶寶吃完了立刻送回嬰兒床上
與母親相處的時間不多,寶寶只能絕望地接受與忍耐
對這個世界沒有期望,持續地處在沒有希望的狀態
忍耐與放棄變成了他們的基本態度,就變成了憂鬱人格
                                                                                
(三)規律性:可以與不可以
                                                                                
在《恐懼的原型》第172頁,孩子稍微大一點,開始脫離母親的階段
從清潔教育開始,也就是如廁訓練,大約是二歲至四歲的時候
孩子會開始認識到自我意志與他人的衝突,要不要順從的問題
孩子何時、以怎麼樣的方式接觸可以、不可以的課題,格外重要
                                                                                
(心得註:不好意思,這邊的說明有點長不好節錄
    而且有點超過寶寶育兒的年齡範圍,所以只好請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翻書^^")
                                                                                
(四)模範與榜樣
                                                                                
從《恐懼的原型》第224頁開始主要是說四至六歲的小孩
因為也脫離寶寶育兒的部分甚遠,所以我在此就不多說了
                                                                                
這本書中提到不少案例與嬰幼兒時期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可以當做一些參考
但當然這只是案例與統計的研究
不是說「如果你沒怎麼樣,孩子就會怎麼樣」
當然更不是「如果你做了什麼,孩子就會變成什麼」^^||||
                                                                                
我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資訊而已
不但可以更瞭解自己也可以瞭解什麼樣的方式適合自己與寶寶的互動:)
                                                                                
書籍資訊: 《恐懼的原型》,作者:弗里茲.李曼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生活,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足不出戶
有小寶寶的媽媽要出門,當然擁有一個實用多功能的媽媽包是最重要的囉!
所以在此分享一下我選購媽媽包的心得

 

我條列一下,先說明我個人使用媽媽包的狀況是
                                                                                
1.不妨礙親密背巾使用
2.可掛在嬰兒推車上
3.幾乎每天出門逛街購物買菜
4.可帶上飛機塞在腳下空間,方便拿取物品
                                                                                
所以我希望的媽媽包條件為:
                                                                                
1.可側背,容易配合親密背巾
2.容量大,至少放得下三份紙尿布,一包隨身濕紙巾,一套嬰兒換洗衣物
  一條小毛巾,一張換尿布墊(一般媽媽包都附贈)
  一個水杯,兩三樣小玩具,一份副食品餐具組,一兩種嬰兒食品
3.有隔層可隔離水杯或保溫杯,以及髒濕衣物毛巾等
4.有小拉鍊袋或小隔層可放媽媽各種小物,如錢包、手機、記事本等
5.包包本身最好是布質材料或軟假皮塑膠,容易清洗耐摩擦耐髒,而且淨重要輕
6.所有外露隔層都要有拉鍊,不是那種開放的小隔層,除了放水瓶的以外

因為媽媽會常背著包包抱小孩,彎腰,翻來翻去收取物品,東西絕對不能東掉西掉

由於我是親餵母奶,所以以上功能對我來說已經夠了
若是瓶餵或餵配方奶的
                                                                                
1.至少要留有兩個隔水夾層位置放保溫瓶和奶瓶
2.要有空間放奶粉罐或擠奶用具
3.若能設計一個保溫夾層更好,就是有加一層鋁箔的
                                                                                
若小孩會吃奶嘴
                                                                                
1.包包外側需設計一個小拉環或伸縮鍊可掛奶嘴
2.或一個小的奶嘴收納夾層
                                                                                
以上是我目前想到,並且看到一些媽媽包有設計的功能
                                                                                
更酷的是,有部分媽媽包甚至設計了專放化妝品的隔層袋這樣
包括小鏡子、刷具袋等,讓媽媽就算帶小孩出門也能漂漂亮亮
                                                                                
根據個人的需求挑選是最重要的
這樣就可以少花冤枉錢囉!

(我自己是只有買過兩個,就很好用了:P)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育兒書,也有很多各流各派的說法
我個人是覺得不管什麼育兒法
本來就是找到自己最認同的也覺得可能比較適合自己情況的方法
新手父母往往會感到十分焦慮與恐慌
所以不管什麼育兒書,都很容易會先挑「比較可能實行」或「對父母最方便」的
                                                                                
這很像以前我們準備考試時
因為平常都沒有怎麼準備,範圍又那麼大
直接念什麼考試手冊一樣
                                                                                
別人的考試手冊是自己整理出來的重點筆記
臨時抱佛腳買的考試手冊就等於是考前猜題
猜對了就幸運得不得了
猜錯了也只能苦往肚裡吞,忍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與壓力^^"

我本來就因為身在國外,中文育兒書接觸不易
連英文育兒書也不是那麼好買
所以我也只有跨國從台灣買了懷孕知識百科和親密育兒百科而已
                                                                                
與其說我是偏親密派,應該說是我根本沒機會接觸百歲
不過我也正好沒有遇到非得再去尋找其他育兒方式的情況
因為親密的概念讓我學會自然地去瞭解我的寶寶
順應我自己的直覺,這一點也正好呼應了荷蘭醫護人員給我的概念
所以我自己帶孩子帶到現在,可以說一直都是很放鬆愉快的
當然有生理上的疲累,但卻不怎麼給我們帶來困擾
                                                                                
而我寫這篇也不是為了想倡導什麼育兒方法比較好
因為會看育兒書的媽媽比較多,而主要照顧者往往也是母親
所以我想提一下我先生在育兒方面的參與
                                                                                
其實Cadmus在我生產前一直都是工作狂
每次和他溝通都是一副「照顧小孩是你的事」的態度
常常讓我火冒三丈,可是我早就知道他是這樣的個性
所以決定生下來的時候,我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在待產的最後一個月,他終於開始請假負起為人父的責任
先把懷孕知識百科中「給準爸爸」那一章唸完
然後在幫我坐月子以及後來分擔照顧寶寶的時候
把親密育兒百科當做手邊書
                                                                                
他非常認同西爾斯醫生的概念
我想不僅僅因為他身為小兒科醫生的專業
也因為西爾斯醫生本身就是八個孩子的父親
書中分享了很多他身為人父的心得感想
而這些感想都觸動了Cadmus的心靈
                                                                                
西爾斯醫生自己也說過
他常被妻子取笑不懂育兒
他在學校所學的也只是如何治療生病的小孩
學校並不會教小兒科醫生如何育兒
但是許許多多的父母都很喜歡問小兒科醫生育兒的方法
這才讓他和身為護士的妻子興起寫書分享心得的想法
尤其是「給父親」
                                                                                
所以,當朋友請我推薦育兒書的時候
我還是常常會推薦親密育兒百科
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對於「父母」雙方的角色說得很好
加上作者本身為人父的經驗
對我們這個「父親常常缺席」的社會來說
是一個很好的借鏡

西爾斯醫生也讓父親們知道
如何和孩子互動,如何和孩子增進親密關係
即使你的工作很忙,很累,甚至常常見不到孩子
你還是可以怎麼做
又如何可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漸漸地去瞭解你的孩子
培養你和孩子的親密關係
                                                                                
我看見Cadmus的改變,所以我其實也覺得自己有點幸運

我選對了考試手冊?!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我算是偏親密的方法
                                                                                
但是我個人覺得一歲以下的嬰兒本來就應該多抱
因為這年齡的嬰兒的需求非常單純
如果單純的需求都無法被滿足,那就很容易造成潛在的恐慌
                                                                                
當他們還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
哭自然就是最單純的語言
                                                                                
我是學會在判別不同哭聲的時候,給予不同的擁抱與安撫
就像抱抱也是有分稍微抱一下
或著是抱著走來走去,或著是抱著邊唱歌等等不同的方法
                                                                                
當父母的判斷錯誤,寶寶往往會哭得愈來愈凶
如果寶寶一直得不到他想要的回應
他也會自然地去嘗試其他的哭法,來求得他想要的回應
但是等到寶寶開始懂得一些社會性需求
我就會根據他的要求呈現不同的回應
所以他長大了以後,我就會根據他的要求來決定到底要不要回應他
因此讓他哭上個半小時一小時是常有的事
                                                                                
藉此讓他知道什麼樣的要求我們會回應
什麼樣的要求我們是絕對不會回應的
                                                                                
有的時候我常常覺得不少父母們過於急躁
才剛出生沒幾個月就很希望建立很多規矩
可是我個人覺得父母與寶寶之間都尚未有充足的瞭解
                                                                                
我認為不管是用什麼育兒方法
首要都是建立在瞭解自己孩子的需求
互相學習,盡量找到一種適合彼此的方式
                                                                                
而且我也認為,我們每天都在變化,寶寶也隨時都在長大
所以就算哪一天突然什麼方法不再適用了
那也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感到什麼挫折
而是要再試著去認識成長的彼此
不用急著趕快找另一種適用的方法以求得生活恢復正軌
那只是更容易讓自己陷入憂鬱與苦惱之中而已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最愛親密育兒百科的部分就是
                                                                                
「一個父親參與育兒的經驗」
                                                                                
這確實對Cadmus來說影響很大:P
(我必須偷偷說,還好我沒讓他看過百歲..^^")

所謂的「百歲」是指這本書
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
                                                                               
目前在台灣的許多親子討論區,親密育兒法及百歲育兒法可以說是兩大派別
當然各有千秋,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你們自己與寶寶的方式:) 

以下分享我用親密育兒法帶小玉林至今三歲半的心得

話說小玉林剛出生
兩個新手父母在異鄉舉目無親
剛生完就被趕出醫院
                                                                                
這時候,什麼親密啦,什麼百歲啦,什麼育兒法啦....
對我們都不重要啦!!
兩個笨蛋連換尿布都不太會勒...
管他啥方法啥訓練的
生完第一天晚上我就開始上網查到底要怎麼照顧新生兒了Q_Q
                                                                                
還好第一個星期有產後看護會來指導
要不然我們根本就是手足無措
更慘的是,書看一堆
一直以為寶寶半夜哭鬧可能就是脹氣或腸絞痛或啥其他因素
完全沒有想到...他吃不飽啦!!!
                                                                                
所以小玉林生下來第三天的晚上
就這樣被我們活生生地餓到天亮...
不但給他試著拍嗝,還利用減緩腸絞痛的抱法
甚至是兩人輪流哄著走來走去...
把我們折騰得半死
                                                                                
這時候我心裡只想著
                                                                                
「誰說寶寶哭累了就一定會睡著?」(翻桌)
                                                                                
那個晚上小玉林就是累了睡10分鐘,然後餓醒繼續哭
嘗到幾滴消脹氣滴劑安靜10分鐘,然後繼續哭
                                                                                
(兩個白痴還以為真的是脹氣...因為消脹氣滴劑有效..
 其實小玉林是以為有飯吃了..囧)
                                                                                
因為看我們累成這樣,產後看護就教了我躺餵
從此救了我們一命!
                                                                                
那時我根本沒在管什麼育兒法的
只知道..「啊,原來餵奶也可以這麼輕鬆」
加上我當時是切二刀傷口很大,本來就很難坐著餵
所以幾乎不論白天晚上我都躺著餵
這樣斷斷續續也都有休息到:P
                                                                                
之後雖然我們主要是參考親密育兒百科
不過其實我主要還是照我的直覺
我就是以西爾斯醫生所提倡的精神去帶小孩

「瞭解寶寶的需求並且做出適當的回應」
                                                                                
所以其實他書中所提到的各種幫助你去瞭解寶寶需求的方法
或者如何與寶寶培養感情的方法
我根本沒有一一去做,因為...我不需要啊XD
                                                                                
當我瞭解了我自己的寶寶
我發現我自己就能直覺地找到最合適的對應方式
                                                                                
不過我必須說,因為我是全職媽媽
而且我是主要照顧者,幾乎都是我在帶
Cadmus只有下班回來陪寶寶玩一下
                                                                                
「我沒有其他的外在因素影響我的直覺」
                                                                                
Cadmus因為和寶寶的相處時間少,所以他對寶寶的瞭解就不及我多
常常都要問我為什麼小玉林會這樣
為什麼小玉林會那樣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必須求助一些具體育兒方法的原因
因為不瞭解寶寶到底想要什麼
                                                                                
那麼,我這套類親密的方法帶給我什麼好處或壞處呢?
                                                                                
小玉林從小就跟著我們東奔西跑
加上兩個作息不規律的父母
他的適應能力非常強
幾乎只要有媽媽(食物)在,什麼都OK :P
這也是為什麼在他兩歲前,我們可以帶著他到處旅遊
甚至我們搬家換工作換環境,對他的影響也不大
更不用說什麼認床了,他還超愛睡旅館的床^^"
                                                                                
兩歲半開始上幼稚園,一開始就哭得希裡嘩啦
不過我覺得這是必經之路,也和每個孩子的個性有關
並不表示用其他育兒法的小孩就不會哭
但是等到他習慣之後,他就融入得很快
現在表現得非常好:P
                                                                                
我承認兩歲以前小玉林超黏媽媽
很難分開超過兩三小時以上
可是反過來,只要媽媽在,他就可以自己玩自己看書
現在是已經進化到,他知道我去哪裡,很快會回來的話
他還可以自己看家...囧
害我不得已得放下他出去買菜都提心吊膽,趕著在一部卡通放完前回來
因為問他要不要跟我去買菜,他就跟我說:
                                                                                
「不要,我要看電視」....orz
                                                        
不過現在倒是已經可以誘使他跟著我出去,當做一項任務
而且他非常樂於當我的小幫手                        

我覺得不管是用什麼育兒法
只有對兩歲以前的寶寶有比較大的影響
其實育兒法就是在幫助父母與寶寶建立自己的一套規則
幫助父母與寶寶互相瞭解
                                                                                
所以千萬不要朝令夕改
不但寶寶無所適從,父母連自己想要與寶寶建立什麼樣的關係都搞不清楚
西爾斯醫生之所以把他的育兒法命名為「親密」
就是他們夫婦研究多年,他們希望與自己的孩子所建立的關係
                                                                                
關係一旦建立起來,就很像奶量達到平衡一樣
父母與寶寶都可以輕鬆自在的相處
也找到了彼此之間最合宜的親子關係
                                                                                
沒有什麼育兒法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
像我這種原本就已經自由慣,不喜歡受任何規律束縛的人
怎麼可能受得了去訓練寶寶有一定的生活規律XD
反而是我這個處女座的龜毛兒子
現在大了就開始訓練我...= =
他就是自有一套自己的規則
還好他如果發現沒辦法會放棄
不然我會懷疑他患有亞斯伯格症勒^^"
                                                                                
祝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囉!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說得很漂亮其實我根本就沒有這麼清楚的教養邏輯概念XD
一切只能說是聽從我個人的直覺,然後順其自然而已
不過現在觀察孩子的行為,自我分析之後,發現原來真的如此
才想說要心得分享的

 

基本上我個人帶小孩完全是依照自己的直覺
讓小孩自由發展,所以什麼理論什麼方法的完全不清楚
常常都是看討論區的時候,才看到許多說法
                                                                                
孩子在一歲至兩歲的時候,除了開始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也開始建立他自己的生活準則,以適應外在社會的壓力
例如:不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大人會生氣
大哭大鬧大人會生氣、東西亂丟大人會生氣...
                                                                                
根據大人的話語與情緒來判定自己應該怎麼做
來建立自己生活在這社會上的準則
                                                                                
在這方面我是很少直接說不可以
可是我非常強調所謂的「順序」
                                                                                
例如
一定要吃完米飯、麵包之類的正餐,才可以吃零食
一定要先把地上的玩具先收拾好,才可以拿新玩具玩
一定要先在沙發上坐好,才可以看電視
諸如此類

也就是說,每次小玉林跟我要求什麼的時候
我都有一個「前置作業」
他必須完成那個前置作業,才能達到他的目的
                                                                                
除此之外,幾乎我都順從他的要求
                                                                                
所以小玉林的生活中,很少有不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吃什麼這類的概念
都是「要先怎麼樣,才可以怎麼樣」
                                                                                
當然,也不是說我都沒有禁止他做的事啦
真的危險的或真的不行的,我還是會嚴厲禁止
所以小玉林分得很清楚,媽媽說不可以的時候就是不可以
                                                                                
現在他已經三歲多了
我發現他自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生活準則
吃飯時他一定要求要坐在自己的餐桌椅上吃
喝東西時他會看杯子的大小來決定是否要求使用吸管
他知道有些時候要求零食媽媽不會給,便改要求麵包或牛奶
很多東西使用完後他都知道要放到某個位置上
                                                                                
即使出外他也知道某些規則
上餐廳的時候我試圖教他怎麼擺刀叉
他就可以依照餐廳的擺法擺好

坐車的時候他就會努力找安全帶
過馬路的時候他就會看紅綠燈
                                                                                
其實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建立了這樣一套的先後順序
可是我們並不自覺,但孩子就這樣慢慢地融入了社會
我想這才是為什麼會倡導不要只說不可以的原因
太多的不可以,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如果給了他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他就有可能試著遵從
                                                                                
我很習慣給孩子選擇,不管他懂不懂
我都會讓他至少擁有兩個以上的選擇
不管是吃東西、玩玩具、看書,只要有選擇的機會
我就讓他做選擇
                                                                                
除了讓他不要感覺到強制與拘束之外,也讓他試著思考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都得生活在社會這個框架下
但我希望他能擁有最大的自由
                                                                                
以上是很雜亂的心得分享
感謝耐心看完XD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在荷蘭學到的知識,我一直以為醫院護士都會教不過後來發現其實並不是如此,所以我就上來分享一下

 

我生完第一天就被請出院(進醫院待不到11個小時^^")
第二天產後看護到家裡來,給了我一本記錄表
要我們照著上面的表確實紀錄寶寶的進食次數及排泄情形
總共要紀錄10天
                                                                                
表格大致如下:(已翻成中文)
                                                                                
第三天   日期
--------------------------------------------------------------------------
時間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略~24)  總數  最少參考次數
親餵                                                                                                6次
補充配方奶
配方奶
瓶餵
排尿                                                                                                3次
排便                                                                                                2次
備註(排泄物顏色)
------------------------------------------------------------------------
                                                                                
另外也要每天量體重,記錄寶寶的重量

看護和助產士都會根據這張表來判斷寶寶的狀況
如果狀況不佳就會採取必要的措施
助產士通常是每隔一天來檢查一次
除了看寶寶以外,也會看產婦的傷口復原狀況
如果一週後她不滿意,看護不能走,得延長時間繼續照顧產婦和寶寶
所以我們都笑說這是看護的成績單,不是媽媽和寶寶的
                                                                                
次數當然沒有那麼的嚴格
還會觀察是否有排泄物顏色異常、吐奶、寶寶體重增加不理想等等
這本冊子還有空白頁,讓看護記錄每天發生的一些事情
如果沒什麼特別的話,就會寫一些很可愛的話祝福爸媽和寶寶
                                                                                
這是不是可以說是完全的母嬰同室?XD
當真是生產完都要靠自己啊:P
                                                                                
除了表格以外,也有附贈一本寶寶照顧手冊
可是全荷蘭文我哪看得懂
所以我生完第一天就馬上坐到電腦前
開始上網查資料了^^||||
                                                                                
現在想起來,還真是佩服我們當時是怎麼撐過來的^^"
                                                                                
總之,我覺得做表格是一件很方便的事
而且一目了然,按理說醫院應該也是有這種紀錄的
可是我覺得父母也可以自己做一份
很方便對照比較
                                                                                
雖然說二個星期後我就懶了,完全靠印象在記XD
                                                                                
就給大家參考一下吧!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親密育兒法,其實是根據美國西爾斯醫生夫婦所寫的《The Baby Book》
中文翻譯《親密育兒百科》,書中所提到的各種增進親子感情的育兒方式被國人簡稱為親密育兒法,算是相當受歡迎的育兒書

 

當我決定留在荷蘭生產時,我就從台灣網購了這一套書做為育兒參考
畢竟語言不通,又沒長輩可以隨時請教,那就只能「照書養」囉!

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講解非常詳細
尤其在餵母乳及家庭照護的部份更是清楚
作者西爾斯夫婦,本身不但是八個孩子的父母
更是具有多年經驗的小兒科醫生及護士
所以不論是在專業建議或是個人經驗上
都能夠詳細地解釋並分享許多育兒的細節

何況對於我們而言,西爾斯醫生所提倡的親密育兒法並不陌生
就是親餵母奶,把小孩帶在身邊做事,晚上一起睡等
都是我們老一輩傳下來的方法,只是現代生活過於忙碌
又趨向小家庭化,能夠幫忙照顧小孩的人手不足
多數人便開始嚮往能夠讓小孩早點獨立的育兒方式

我沒有看過其它的育兒書,所以我無從比較
我自己照著這套書所實行的方法也很順利
所以也不會想換其它的方式試試看

不少人都覺得這樣的方式太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我不否認第一個月確實如此,尤其我們是只有夫婦倆在帶小孩
我為了能夠順利餵母乳,幾乎是全天和小孩形影不離
約2-3小時餵一次,每次都要餵上半小時,夜晚也一樣
但我認為這就是過渡期,如果不這麼做的話
奶量無法提升,也就很難有充足的奶水哺餵寶寶

當然,我覺得個人的身體與精神狀況是需要先被考慮的
若母親沒有辦法負荷,也不需要堅持到底
像我就覺得可以在睡前餵配方奶,讓寶寶吃飽一點
晚上可以讓母子都好眠,至少睡上四五個小時好好休息

至於親子同睡部份,我本來是放一個小睡籃在我的身邊
原本是害怕我睡太沈壓到寶寶
後來發現這根本是多此一舉^^"
新手媽媽不要說根本睡不好,還常常會半夜驚醒
只為了探視寶寶是否還在呼吸
(我想這就是為啥西爾斯醫生說,與父母同睡的嬰兒猝死率較低吧!)

所以後來我學會了躺餵,就讓寶寶睡在我身邊
這一睡,就睡到現在快三歲
不過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更不擔心以後要分房分床很困難
小孩子只要有足夠強烈的動機
不用訓練他們也能自己學會

例如,買一張車子形狀的床,我相信我兒子會非常快樂地自己睡
就像我給他自己的桌椅、餐具,他就能自己好好坐著自己吃完飯一樣

同睡的好處是,寶寶會睡得比較安穩
而且也比較容易餵母奶
雖然我知道很多人不贊同夜奶,甚至表示會有蛀牙的危險
不過一般人不是都餵到小孩牙齒長了半口就停了嗎?:P
我是認為對二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理時鐘本來就和大人不一樣
不論是睡眠時間或是吃飯時間都不能硬性規定
所以我認為,當孩子表現需求時,就應該適當滿足
例如寶寶一天就是要吃三餐加兩次餐間點心
就不要硬是不給點心,非等到用餐時間不可
然後正餐的份量給太多,小孩的胃一次又裝不下
就變成餵飯要餵超久......

我的經驗是,小玉林一歲半斷奶後至兩歲時
一樣是早午晚三餐
但是份量都不多,吃完還要再給,不吃我也不勉強
然後餐間給一點嬰兒餅乾或果泥
睡覺前可能再泡一杯牛奶
這樣算起來是一天六餐
他不太挑食,我也沒有遇到任何餵食上的困難
大部分時候都是他自己慢慢吃,我也不需要在旁督促他
(我覺得最可愛的就是他吃完後還想吃,拿著碗來討飯的模樣:P)

至於把寶寶背在身上,其實我在家裡是不太使用親密背巾的
但是在他滿六個月以前,我常常把他抱在腿上打電腦就是了^^"
大部分時候是把他放在軟墊上或寶寶座椅上
任何讓他可以看得到我的地方
我就這樣走來走去做事情
所以除了出門以外,我沒有把寶寶背在身上做事過
哄睡倒是試過,但和西爾斯醫生一樣,還不如讓寶寶坐上汽車座椅兜風來得有用

老實說,真的要寫心得,也不知道從何寫起
我既不打算推銷,也不打算比較
就真的只是分享個人使用此書中一些方法的心得而已

很多人都覺得,實踐此書的育兒法非常累
不過我卻一點都沒感覺@@
我很少碰到感覺手足無措的時候
雖然說睡眠不足是常有的事
不過也許我個人本來就淺眠,只要有斷斷續續的休息到就OK了

我認為此書最有意義的部份就是「一個父親參與育兒的心得」
Cadmus因為看了此書,所以他總是很認真地把握與小玉林父子間的互動
而且此書有許多方法都有助於新手父母深入瞭解及分析寶寶的需求
像我們一旦瞭解了小玉林,之後翻此書都是看最後居家護理的部份
再也不需要找各種方法嘗試安撫小玉林囉!

我個人非常贊同西爾斯醫生所強調的親子親密關係的建立
他所提出的方法都是有助於快速增進親子感情的
不過還是要提出質重於量的問題
當你每天背著小孩辛苦工作,小孩在背後啼哭,你只覺得心情煩躁想大罵
這種情況是沒有任何助益的
但你若每天甚至每星期只有短短的時間與小孩互動
而且都是笑臉相迎,每分每秒格外珍惜,要建立親密關係太容易了

我相信大家對每天見到的人,一定是笑臉相迎的才會有好感
一天到晚被老闆盯著,就算他和你每天在一起工作12個小時
你也不太可能就會喜歡他吧?:P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說,我並沒有想到小玉林會這麼快斷奶
不過從一歲開始,他每天喝奶的量和次數就逐漸減少
主要是因為他副食品吃得相當不錯

我並沒有特意訓練他的飲食習慣
而且我自己作息也不正常,經常睡到中午
然後起床就吃麵包,或著煮麵線、烏龍麵裹腹
所以小玉林也都跟著我隨便吃

不過,為了他能攝取均衡的營養
我每天所準備的嬰兒食品也不少
首先就是12個月以上的嬰兒麥片
以及Nutrilon的1-3歲成長奶粉
還有米粉,因為很方便泡粥,拌拌婆婆寄來的新東陽寶寶肉鬆
小玉林就超喜歡吃的

然後還有果泥,首先是盒裝的,還需要我來餵
大約一歲三個月後,他手比較巧了
我就買袋裝讓他自己拿著吸,他每天都要吃上1-2包
費用可不便宜= =
所以一歲半後,我就盡量以新鮮水果取代
但因為我很懶得削皮,經常都是給小玉林吃葡萄
他吃掉半盒葡萄完全不是問題^^"

在一歲半以前,我還常常買嬰兒食品的Menu來頂一餐
他也是可以自己把餐盒吃光光

話說,小玉林從一歲三個月起,就已經開始自己拿湯匙吃飯了
我就完全不管他,讓他坐在專用椅上吃
等到他吃完了爬出來,我再去收拾
現在他養成習慣,只要我說要吃飯了
他就會自己爬進去
或著是肚子餓了,就會自己爬進去然後邊叫媽媽XD

總之,從一歲以後出現各種副食品的花樣後
副食品就不再是副的了
母奶漸漸退居成副食品
而我這本來就少奶量的媽媽,當然更不可能應付他的需求了
所以都會另外泡奶粉或鮮奶給他喝

也是從他會自己吃飯開始,就變成一天只吃一兩次母奶
而且都是在想睡覺的時候,或是晚上睡覺前
到後來就變成只有晚上睡覺前要吃奶睡

可是我這個作息不正常的媽媽
當然是不會和他一起睡
都是等他睡了又爬起來繼續做我自己的事
有時候他找不到奶就哭鬧一下
但是次數多了以後,他也慢慢習慣沒有人肉奶嘴的時候
我也慢慢增加陪他睡,但是不給奶吃的次數
而且...也真的沒什麼奶了^^"

一歲半以後,就可以說是完全斷母奶了
睡覺前我會泡一次牛奶,或著把鮮奶溫熱給他喝
喝完他就可以安穩地睡覺

現在二歲二個月
不用什麼睡前喝奶,也不用講故事
反正只要我們躺在床上睡,他就自己在床上玩
精神很好的時候還滿床滾
但是我們就不理他,睡我們的

如果我不睡覺,在電腦前做事的話
他會爬到我膝上等我睡覺
可是真的撐不住想睡的時候
他就會自己乖乖爬到床上去蓋棉被睡覺了:P

接下來我們想試著讓他睡自己的床
慢慢練習分房,就看到時候實驗的結果囉!

基本上,我覺得小玉林是很自立自強的小孩
爸媽都不理他,他就自己想辦法
很多事情我並沒有特意教,但他就會有自己的主見
例如收玩具,有時候我並沒有指示
但是他覺得睡覺前要收拾的話,他就會自己主動收拾
Cadmus都愛笑說,果然有處女座的龜毛習性^^||||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餵母乳的媽媽,尤其是親餵的肯定都會碰到這個難題
除非整天關在家裡不出門...在現代社會這是哪有可能的事啊?!

 

在打定主意餵母乳的時候,我就已經從台灣買了三件哺乳衣
二件媽媽餵的,一件Garden的
因為我懷小玉林時,H&M尚未推出哺乳衣
所以我也一直都沒機會試用歐洲的款式

哺乳衣的開口有很多種
當初會從台灣買,就是因為覺得遮蔽性夠高
不過當我搭配親密背巾使用時..
那些遮蔽性高的設計都變成了累贅= =

舉例來說,媽媽餵的哺乳開口設計通常是側掀式
也就是在胸前多一塊布,兩側腋下有鈕釦
要餵的時候,就是解開腋下的鈕釦,掀起衣服,裡面就是一道很深的直縫
然後解開哺乳內衣,拿開防溢乳墊,才能讓寶寶吃到奶
這些動作全部都可以在一塊布的遮蔽下完成
同時,寶寶吃奶也是被布蓋住
天冷的時候是沒差,熱的時候,有些寶寶就不喜歡被布遮蓋,會動手亂掀

另外我有一件是假兩件式,這個開口的設計就方便許多
只要掀開假小外套的一側,就可以看到開口,很容易解開內衣
而且寶寶吃奶時,小外套也只會蓋住半邊臉,很通風透氣

Garden那件就很麻煩,因為是在胸前做兩層布的傳統設計
但卻沒有媽媽餵的側掀鈕釦,所以得從下擺一直努力往上拉
看起來也超不自然,但是質料很溫暖,又是高領
這是我當初買它的原因

(抱歉,有空再補照片,真是考驗我文字敘述的能力...^^")

雖然媽媽餵和Garden的哺乳衣設計遮蔽性都不錯
但想一下用背巾的情況,寶寶躺在裡面背在身上
就完全壓住了腰腹部,這時候要把遮蔽的布掀起
就得先挪開寶寶拉衣服,媽媽餵的要先記得解開側扣
然後從背巾內拉衣服調整角度..全部都被寶寶擋著
萬一寶寶是在餓得狠的情況下哭鬧,那當真是有夠手忙腳亂的
寶寶才不管媽媽是不是會曝光呢!他只管他的肚皮空空的啊......

H&M所設計的哺乳衣就簡單,採用一般歐風流行的交叉領設計
只在胸前加了一塊簡單的布料,乍看之下根本不知道是哺乳衣
請看照片: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奶量的問題幾乎是所有餵母乳的媽媽都會遇到的
不管是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困擾
既然我的哺餵姿勢沒問題,我和小玉林又蠻合拍的
那重點就在於,他吃不吃得飽了^^""

 

沒錯,我就是屬於奶量少的媽媽
雖然胸部大小與奶量多寡沒有絕對關係
不過有可能因為我本來就吃不多,在奶量的分泌上也就相對較少
但其實也不能說少,只是我必須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餵奶
或著次數會比較頻繁

因為我覺得我就是屬於「現做型」的
每次想擠出來存糧,讓Cadmus可以偶而幫忙瓶餵
都擠不出幾c.c
但只要小玉林一吃,我就可以感覺到身體正在泌乳
所以一旦他的需求量變高的時候
我都會感到泌乳的刺痛,萬一他吃完一邊就飽了
那我另一邊就很危險,還差點變成乳腺炎

因此用熱毛巾按摩就是很重要的工作
一旦感覺到胸部有硬塊出現
就要用熱毛巾按摩,或著泡澡,讓多餘的乳汁流出來
不需要擠空,因為一擠空我又無法餵飽小玉林了
就是一直在拿捏剛剛好的尺度

缺點就是,我既無法存糧,也無法用擠空的方式增加奶量
就只好多喝湯湯水水,然後讓小玉林二小時就喝一次奶
所以小玉林一直都是少量多餐

累嗎?當下是覺得累的
可是也沒有累到受不了的程度
我常常就抱著小玉林邊餵奶邊上網
晚上睡覺時就躺餵,因為我個人非常淺眠
所以雖然二三個小時就會被索奶
但只要陸續有睡到八小時,就不會覺得難過

倒是小玉林自己嫌煩吧
他後來就會吃久一點,吃飽一點
然後睡久一點XD

等到六七個月時,就大概可以睡四五個小時了
這樣就已經很夠我休息

至於我的追奶方法
其實就是每天喝二瓶黑麥汁
一杯牛奶,一杯豆漿,還有一碗湯
再來就是多喝水!

有一兩次我感冒,就是拼命喝水
結果那幾天的奶量反而增多了
邊餵奶時邊喝水也是非常有用的喔!

題外話:
可能是因為我喝的黑麥汁本來就是原味「啤酒味」
所以小玉林完全不怕啤酒的苦味
他不但會和我搶黑麥汁喝
連我後來喝啤酒時他都敢喝orz
不過只是淺嘗而已,當然不會給他喝太多囉!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篇遲來的網誌
到現在我都已經斷奶半年多了
記憶都開始模糊,被朋友問起,還真的忘得差不多
所以還是趕快抓住模糊的印象寫心得吧

 

我是一個很瘦小的媽媽,懷孕期間除了肚子變大以外
不但沒有什麼感覺變胖,連胸部也不怎麼大,更別說有泌乳的跡象了

在生產之前,我就已經不斷研讀過各種書籍和心得
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哺餵母乳
(不成功也不行,那時連荷蘭奶粉都不懂怎麼買>"<)
但其實最有用的,還是直接上場演練XD
荷蘭醫院的護士就讓我直接在產檯上學著餵奶
等到了病房休息二~三小時後,又讓我練習一次

小玉林算是非常有吸吮本能的嬰兒
因為他是用真空吸引器拉出來的,所以小兒科醫生有特別來產房檢查
他就有用手指測試,說小玉林的suck is very strong
也因為小玉林天生"愛吃",讓我的母乳哺餵之路成功了一半:P

當天回家之後,產後看護還沒來之前
我也有試著讓小玉林吸吮,就是練習而已
因為我根本還沒有漲奶的感覺,好像有一點點清澈的初乳,但是非常少
護士說這時小嬰兒的胃只有大人小指的第一根指節一半
所以不用擔心寶寶會餓到

我到第三天才開始漲奶,不過大概是書看太多
小玉林第三天半夜開始哭鬧得很凶
我和Cadmus都以為他是脹氣,不敢多餵
只好兩人輪流抱著哄到天明
看護來時她接手照顧,才讓我們去睡了一下
後來才知道,其實親餵不容易脹氣,小嬰兒哭鬧時先餵奶看看就是了
不要想太多^^" 我們居然餓了小玉林一個晚上...XD

看護在的一星期,教了我很多餵奶的撇步
例如先餵一邊乳房,然後換尿布,再餵另一邊哄睡
因為小嬰兒常常一邊喝一邊拉,或著喝喝就睡著
這麼做的話,可以讓他睡得比較舒服也比較久
因為吃飽飽又換了乾淨尿布:P

還有躺餵也是荷蘭看護教我的
她要我把枕頭墊高,然後整個身體側躺,頭靠在枕頭上
底下的手平伸,就是要讓乳房那側完全貼平床鋪
然後小寶寶也完全側躺,不要用手去墊他的頭
他就可以很自然地吸吮到乳頭,媽媽也可以很輕鬆地躺著

既然餵奶的姿勢沒問題,小玉林吸吮的狀況也很好
接下來遇到的困難就是:趕訂單
小玉林生下來時才3055g,三天後剩下2650g
就是靠每週量體重來判斷他有沒有吃得好

不然像我這樣全親餵的媽媽,根本不知道自己奶量有多少
而且小玉林又幾乎都是掛在我身上吃吃睡睡
我很怕他沒吃飽,而且我也不知道怎麼補充配方奶
所以就是盡量給他吃
滿月時量體重是3800g,二個月時變成5330g
之後一直都是以每月增加一公斤的速度成長
還被護士說我讓他吃太多

可是後來我很慶幸自己是這樣堅持下來的
因為小玉林真的很好帶,只要有ㄋㄟㄋㄟ,什麼都好談
那麼,斷奶的時候呢?不會呼天搶地嗎?
我可是非常和平地自然斷奶的
這部分就再寫一篇文章詳述囉!^^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玉林從出生之後至兩歲前去過荷、德、瑞、法、英、中、臺等七個國家
(台灣也算是因為小玉林在荷蘭出生,對他來說很陌生:P)

這七個國家中,以荷蘭、德國最適合帶寶寶去玩
也最適合用推車帶小孩逛街
不管是電梯、換尿布台都很健全
哺乳的話,因為隨便坐在椅子上就能餵
比較少看到特設私密空間,不過我也不怎麼在意就是了
有背巾的話遮一下就好,不太會有引人不快的眼光
                                                                                
以下整理一些帶寶寶出國的小心得,供大家參考;
                                                                                
1.坐飛機
                                                                                
這大概是大家最害怕的部分
不過說真的,兩歲以下的寶寶算是很好搞的
短程的話,陪寶寶說說話逗一逗就撐過去了
起飛時我就塞奶分散兒子注意力,結果沒多久他就睡著了
一路睡到底^^"
                                                                                
長程飛機就是要不時抱著寶寶起來走一走
或著拿一些新玩具引開注意力
不過大多時候還是在睡覺
如果有小型電視或電玩,非常有用
                                                                                
吃飯的時候就很麻煩,兩個人的話
可以一人先吃,另一人先餵
寶寶前面一定要盡量清空
一個人的話,寧可不要任何會打翻的飲料
或者準備自己的水瓶,請空服員倒進去
                                                                                
能夠坐在第一排盡量坐第一排,要求掛睡藍
寶寶睡著時就放進去,父母會輕鬆很多
只不過一歲以後幾乎睡不太下了...

一旦睡不下睡藍,就不要坐第一排
寧可坐最後一排,靠近機艙安全門有空地的地方
而且一定要靠走道,才方便帶寶寶起來走動
因為第一排的座椅把手不能拿起,所以寶寶想睡時無法躺平
如果有幫寶寶買座位,那麼把手拿起讓寶寶躺平睡的話
就可以睡比較久,父母也比較輕鬆

2.坐火車
                                                                                
這應該是交通工具中最舒服的了
不過寶寶難免會好動會哭鬧
我就會帶他到車廂外的通道上
荷蘭的火車在入口處都有一個小小的自由空間
就是讓人放嬰兒車、腳踏車的地方
也設有活動座椅
所以只要帶著推車,我們幾乎都是待在這個小空間裡
除了噪音大一點,座椅較不舒服,倒是很方便
                                                                                
3.坐汽車
                                                                                
不管是自己開車或著坐公車、坐計程車
坐汽車不舒服的程度可以說是最高的
也容易暈車容易哭鬧容易吐
最好是盡量讓小孩睡覺
我都是直接塞奶哄睡
斷母奶以後,就是給他水瓶咬著
或著給玩具引開他的注意力
除了自己開車有汽車座椅可以坐久一點以外
其他交通工具盡量不要坐太久時間
尤其是公車、輕軌這種,因為會一直到站開門
小孩會一直想衝下車哭鬧,很麻煩的
                                                                                
4.旅館
                                                                                
基本上我兒子不太認床,在哪都可以睡
只要媽媽在就可以XD
雖然有些旅館會提供遊戲床
不過除非寶寶已經可以一個人睡
不然我們都是讓寶寶和我們一起睡
就像在家裡一樣

若旅館的床比較高,那麼最好要求提供遊戲床
八個月以上的寶寶就有可能爬過父母跌下床去
小玉林在七個半月時去英國,就從旅館的床上摔下去過
那時我在整理行李,把他放在床上,他就自己爬爬跌下去了
因為和家裡床的高度差很多,他就誤判了高度

後來二歲左右在台灣的家,也是床很高
他就有辦法翻過我摔下床
而且還摔了二次...幸好都沒事
他還能繼續睡,只能說我家這小子頭好壯壯,不怕摔orz
                                                                                
5.飲食
                                                                                
如果是母奶寶寶,在斷母奶前實在非常簡單
食物不但隨身攜帶,而且隨要隨有,還是新鮮剛出爐的!
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就麻煩一點
我們行李幾乎都被罐頭塞滿
當然,如果是去大城市的話,超市是一定買得到嬰兒食品的
除非是不放心當地的食物,不然歐洲的嬰兒食品品質都相當好
打開就可以馬上吃,非常方便
而且我也發現荷蘭的太過天然不夠香
我兒子吃英德法的嬰兒罐頭都好像餓了好幾天那種饞相-o-
連我聞香味都可以聞出不同之處^^"
                                                                                
6.生理問題
                                                                                
尿布濕紙巾這種,都可以到當地再買
只要準備夠旅程上需要用的量就行
至於怎麼換尿布,大多廁所都有換尿布台的設置
不過,我倒是常常躲在速食店的角落長椅上偷換尿布XD
畢竟天氣太冷,無法在室外的長凳上換
而且如果只是尿濕的話,味道是不太重的
當然我也是趁人少的時候才這麼做
不然就是到百貨公司樓梯間去換
畢竟...就算廁所有換尿布台,進去就是要錢啊!
                                                                                
歐洲媽媽很盛行用媽媽袋,裡面都有附贈換尿布墊
所以在椅子、草地上換尿布這種事很常見
如果是夏天,我就真的是室外任何地方都能換
我還看過更猛的父母,兩人扶著小嬰兒「空中」換尿布XD
                                                                                
7.怎麼玩?
                                                                                
帶著小寶寶,很多景點不太適合去
所以事前功課一定要做好
如果有帶推車的話,一定要搞清楚該景點能不能帶推車進去
最方便的就是親密背巾,只要小孩不哭鬧
幾乎不會影響遊玩的興致,只要你的體力夠好:P
                                                                                
一台好推車,可以幫你玩得更盡興
耐操好推很重要,重點是要穩又好收
不然歐洲許多地方都是石子路,太輕便的推車晃得太厲害
一不小心就會翻倒
我個人酷愛Quinny Zapp,它並不輕,五點多公斤
但是穩又耐操,又有附贈肩背袋,可以把推車收起來放進去
缺點就是不適合九個月以下的寶寶
                                                                                
所以七個半月時我們去英國,帶的是大型推車Quinny Buzz
當真是皇帝出巡抬轎子,抬得我們累死了^^"
好處是寶寶也在車上睡得很熟,我們玩我們的:P
而且還可以當購物車掛東西,這是大型推車的好處
                                                                                
8.值不值得?
                                                                                
我想這問題見仁見智
小玉林從出生開始,只要父母遠遊,絕對和我們在一起
一來當然也是沒有人可以接手帶
二來我們自己也不放心
既然都在國外生活了,那麼到哪裡其實也都一樣
回台灣也沒有比較輕鬆啊XD
                                                                                
每次遠遊回來,小玉林的成長都會有重大進展
而且我們也都玩得非常高興
所以我個人是認為相當值得的
                                                                                
不管小玉林未來會不會記得都不重要
因為未來的旅行是他個人的旅程
現在的旅行是我們一家人的旅程
每趟旅程都有重要的意義:)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荷蘭,由於自己是全職媽媽
雖然搬過兩次家,不過居家環境安全我倒是還蠻警覺的
所以即使小玉林喜歡動手動腳
家裡也有一些很危險的地方
但卻從沒受過什麼傷,甚至連淤青也沒有過
論摔撞的次數可沒比其他小孩少
只是我總是能及時地防止意外發生

 

但一回台灣,也許是自己鬆懈了
想著家裡有人幫忙,比較沒有那麼注意
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也不熟自己的家了
所以小玉林的兩次大傷,居然都是在我家造成的
一次是去年回來時,從床上跌下來,牙齒咬到嘴唇
整個紅腫加上破皮流血
這讓我很訝異,因為小玉林那時早就會自己下床了
但他似乎誤判了我家床的高度,所以就臉部朝下撞到地板
也有可能是因為地方的陌生,讓他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第二次就是前天,被開飲機的熱水燙傷
這可以說是我太有自信.....
因為我已經教會他拿著杯子接水
結果他趁我們不注意時,想自己拿杯子接水喝
卻拿到小小的優酪乳瓶,瓶口太小
熱水就淋到虎口處,燙得他嚎啕大哭了二三小時
起了大水泡,但幸好還只是二級淺度燙傷而已
(雖然我馬上按照燙傷急救程序處理,但水泡是慢慢出現的
   因此我誤以為是一級輕度燙傷,小孩燙傷的程度比大人嚴重太多)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幼兒燙傷急救的方式
一般來說,我們起水泡都會避免弄破
但是幼兒不同,因為他們會自己磨破甚至抓破
造成更嚴重的摩擦或傷口感染的機會
尤其是像小玉林傷在虎口
剛燙傷起大水泡時,因為還會痛,他自己會避免碰觸
但第二天他就不在意了,雖然我已經用紗布包紮好
只是他仍用燙傷的手抓握東西,所以水泡很快就破了
造成傷口暴露在外

因此,正確的方法是,使用消毒過的針頭刺破水泡
慢慢將組織液擠出,讓水泡皮貼平皮膚
然後貼上人工皮再用透氣膠帶固定,別讓小孩有辦法輕易撕下
並不一定要塗燙傷藥膏,因為塗了以後,人工皮會很難貼
要的話必須等藥膏稍微吸收以後再貼皮
以上動作加上更換,我都是趁小玉林在睡覺時處理的

推薦DuoDerm的人工皮,因為有做成像指紋一樣的皺摺
比較容易貼合關節或人體皮膚的曲線

當然,這種自家急救處理方式
僅限於二度以下燙傷
只要看到有壞死皮膚或著馬上起水泡脫皮的情況
還是應該沖脫泡蓋送,趕快送去看醫生才是

在此也要順便警告在國外長居的各位
我們可能對自小生長的環境覺得很熟悉
而且家裡也有父母親人在,不免疏忽了本來會注意的居家危險
但只要不是自己平常居住的環境,就是危機四伏
想都想不到危險會從何處出現

話說回來,小玉林還是對開飲機不死心
只是他現在會要我拿杯子
然後他按開關,等我說停他就停,這樣他就滿足了orz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The Baby Human,中文片名為【嬰兒的成長】
有好多集都讓我茅塞頓開,突然可以理解很多小玉林成長過程出現的狀況
我已經看完的有牙牙學語、蹣跚學步、認知發展、感情發展等
讓我非常驚訝的是,當我們以為小嬰兒什麼都不懂時
其實他們懂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得多
也讓我明白對大人而言極簡單的動作
寶寶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和力氣學習
而父母又可以怎麼幫助他們學習

片中有許許多多的實驗
用來測試不同月齡的寶寶
實驗結果常常都很明顯
也有很多是已經當父母的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有趣的是,實驗過程也證明
父母若依照自己的直覺去回應寶寶
往往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嬰兒就是不斷地從周遭的環境學習的
學習的速度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快很多
小玉林現在就是處於快速學習的階段
幾個月前,或許他還無法模仿我的動作
也無法瞭解我在做什麼
而且也還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或回應其他的人
現在他只要看我重複做一些事情
他馬上就可以模仿,並且明白這些事情的意義
例如按玩具上的按鈕燈會亮,會有聲音這件事
之前他可能只是無意義的亂按
現在他會為了讓燈亮而按,是一種有目的的行動

這部影片改變了我一些想法
之前我不太想多買玩具
現在我卻發現有些玩具是有必要的
可以幫助小玉林學習發展得更快
不論是邏輯思考或者是語言發展等等

總之,推薦有二歲以下小寶寶的父母都該看看這部影片
而且我也慶幸自己是全職媽媽
過去我不太相信早期教育
現在我發現我不相信的其實是揠苗助長的填鴨教育
但是適當的早期教育卻是真的有深刻影響的
而且會影響一輩子

這裡說的影響並不是指孩子會多聰明
會有多超齡的表現或豐富的知識
而是讓孩子大腦的神經連結發展健全
科學研究發現,如果在寶寶這段時間沒有給予適當的刺激
大腦就會認為這個能力不需要而切斷神經的連結
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那麼長大以後是救不回來的

因為我看的是電視錄影分享,不太確定amazon上找到的DVD是不是
不過因為有分第一部和第二部,所以我想應該是可以買得到DVD吧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嬰兒食品罐頭非常方便
開罐就可以餵,甚至還有Menu包裝
簡單方便又兼顧營養
難怪荷蘭媽媽們常常都是半打一打的搬

 

之前我就有提到我很喜歡Olvarit的罐頭
荷蘭的醫生護士也比較推薦
它四個月可食的產品有四種
花椰菜泥、荷蘭豆泥、胡蘿蔔泥、綜合蔬菜泥
六個月以上的罐頭就開始加入肉類

因為罐頭不便宜,而且頂多只能放兩天
所以我就利用罐頭做一點變化
例如把少許的蔬菜泥加入米糊
就變成蔬菜粥
把肉泥加入米糊,就變成肉粥等
米糊我就直接用Nutrix的純米粉泡

因為小玉林肚子餓了會一直哭
又常常等不到米糊變涼
所以剛用熱水泡的米糊
攪入冰過的罐頭食品
不但溫度剛好,又省了熱罐頭的手續

蔬菜泥通常比較水,可以開罐直接餵
肉泥就比較乾,小玉林不是很喜歡
但剩下的冷藏拿出來再蒸熱
就會變得有點水,他就愛吃了
我在想他是不是懶得咬,喜歡囫圇吞= =
因為他總是不專心喝水,水喝太少
所以弄成水水的粥,另外再用果泥當點心
就不怕便秘了

雖然我也很想自己做副食品給他吃
只是很難有時間弄
現在他超黏人的,我連在廚房炒個菜都難
所以都是Cadmus回來再煮晚餐
中午我就只好隨便吃吃麵包牛奶了

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