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有雷,不過我想像我這麼晚才看這本小說的東野迷應該不多
說實在的,我也是看了後面的加賀恭一郎系列,才會想看看這本他初登場的小說
也許這件事的契機,讓他對於想不透的人性有了更多的敏感度
在《新參者》中,他就已經能夠把那些極微小的、不為人知的、偶而透露出來的那點心思抽出來
而成為一個非常良好的詮釋者及傳達者,其實不像個偵探,像個心理師了吧
就偵探小說而言,其實這本的謎乏善可陳,解謎的過程也不有趣
畢竟台灣的讀者對於茶道不要說不熟悉了,太多的規矩和沒聽過的各種名詞,在參與解謎上就整個懵懂
就算說明的再怎麼詳盡,就連我這個好奇心旺盛的,都不想去弄懂那些繁瑣的茶道程序,當然更不用說解謎了
個人覺得這本小說最有趣的是,在畢業前夕,七個好朋友因應每個人需要面對的現實不同,而產生的各種想法及行為,破壞了累積下來的青春期的美好回憶
一開始祥子的死,就讓好友們想破頭,認為她不可能自殺,也不是會被殺的人,但實際上祥子到底在想什麼?翻遍了她的日記,波香和沙都子也想不透
反而是從流言蜚語中抓到點蛛絲馬跡,猜測好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加賀對沙都子所說的「我們啊…究竟有多了解他人呢?其實是完全不了解吧? 」
這句話貫穿了整本書-就連找出殺人過程事實的加賀,也判斷錯了部分真相
劇情我就不多說了,直接切入各個角色探討吧
首先是導致整個事件發生的關鍵人物-牧村祥子
她出場的時候就已經是屍體,讀者對她的瞭解,僅限於其他角色對她個人的評論
所以我們知道她內向保守、文靜但很受歡迎、沒主見(選擇大學也是受朋友影響)、但未來出路卻是唯一她自己決定好的(旅行社職員)
內向保守卻喜愛旅行,而且不是一個人的旅行,而是幫好友們規劃的團體旅行,這裡就看得出她有另一面
雖然一開始居住在看似管理嚴格的女子公寓,但後面就發現,其實也只是表面,住戶都會私自帶男友進出
而她與男友藤堂的關係,也不是小說一開始那樣看起來那麼「純潔」
這樣看起來,其實她和許多日本人一樣,是一個不斷壓抑自己內心,害怕他人眼光,卻渴望有個解放的機會,最好還不為人所知
旅行,就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
否則一個真正內向保守的女孩,怎麼有可能和旅途中相識的陌生男人酒後亂性玩「愛情遊戲」
小說提得很委婉,但我想是一夜情吧
有趣的是,波香和沙都子聽到這個傳聞,卻也不當一回事,一點也不驚愕祥子居然會這麼做
但她們卻都知道祥子會鑽牛角尖,認為是那次旅行所產生的後遺症,導致了這次事件的發生
這到底是瞭解,還是不瞭解?而和祥子同宿舍又同系的波香,卻對這個旅行及祥子的異狀毫無所感
祥子煩惱於所謂的「濕疹」時,她根本覺得是無謂的事情
如果說,是真正彼此瞭解的好友,祥子不應該會害怕和波香及沙都子傾訴,畢竟她們對於逢場做戲並不認為有什麼
就算要幫忙瞞著男友藤堂,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祥子不但沒和她們說,卻跑去找高中老師,又不聽老師的勸,自己告訴了藤堂
因此,我猜祥子其實是把同為女性的好友視為競爭者,她嫉妒她們,覺得自己比不上她們,但卻交到了一個條件很好的男友,因此更格外在乎平常保持的形象
然而事實上她依然感到空虛,所以才會在旅行中尋找刺激,只是她沒有想到,一時的刺激,卻產生了污點
讓她不得不選擇告訴藤堂(畢竟一直拒絕男友求歡,也會被懷疑吧!)她應該是得了菜花,不管是自己上醫院,或著是傳染給了藤堂,這擴散出去的負面流言效應很恐怖
於是藤堂對她說的那番話,決定了她的死亡
小說中對她的描述充滿了各種矛盾,不僅僅是她的好友,就連她自己可能都不太瞭解自己,所以才會決定每天寫日記
大多會寫日記的人,都是想從自己寫下的文字之中,去瞭解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對於自我是什麼有著迷惘.....也因此通常都是國高中生會開始寫日記
接下來,就該提到促成這個事件的第二個關鍵人物-藤堂正彥
他為什麼會追求牧村祥子,在小說中只提到過一次理由:「因為你是個淑女」
身負父母師長的重望,他也早早就決定好自己的出路,同時也已經建構好未來社會地位的形象吧
所以他在選擇對象的時候,注重對方的形象更甚於個人的感情,牧村祥子所表現出的形象正好符合他所要求的特質
而在祥子的日記裡也提到,當她說她畢業後想去旅行社上班,而藤堂只回答:「在我研究所畢業前,你只要在家裡學習如何做新娘就行了」
雖然祥子自己是說聽了覺得很高興,但現代的女性讀者應該都會想抓狂
而對於一個想當職業婦女的女性而言,這種不尊重個人意願的話,尤其還是從親密愛人的口中說出,居然沒有生氣到想提出分手,我也覺得很意外
所以祥子本身確實是一個很壓抑很矛盾的人,而藤堂所想要的,也只是一個可以配合他想維持形象的洋娃娃
這也是為什麼,受到女友背叛的他,卻沒有失望生氣到第一時間提出分手,比起被背叛,他可能更在乎選擇分手所導致的流言
不管是不是對方的錯,愛情的失敗總牽扯到自己眼光的拙劣,或著是不懂得感情的經營,他不知道怎麼面對
也許,若祥子沒有以為自己得病,畢業後就會慢慢漸行漸遠,自然分手,而且因為換了環境,流言也影響不了什麼
事實上藤堂應該也是這麼打算的,所以他才會跟祥子說,若確定被感染,就當做他們之間什麼都沒發生過,在畢業之前也不要來往
讓自然分手的程序提早發生罷了
祥子的自殺讓他慌了手腳,不管是自殺或他殺,他這個男朋友肯定都會受到莫大的責難,紙終究包不住火
但又正好同時受到教授逼寫出論文的壓力,於是他把這件事情拋開,不去思考,才會犯下第二個錯誤
基本上我是覺得他是典型的乖孩子個性,總是非常努力地去達成周遭親友對他的期望
所以他害怕的是其他人對他的失望,卻不是對自尊受傷的憤怒,也感受不到他對其他人的嫉妒
他與加賀恭一郎同樣練劍道,還曾擔任過主將,卻絲毫感受不到他對加賀的競爭心,可能也與他父母並不期望他在劍道上有何成就有關
也許他暗地裡憧憬羨慕著加賀,他的理性冷靜,他的自由堅毅,還有對愛情的尊重與灑脫
所以,在最後,他選擇不說明加賀犯的推理錯誤,而帶著惡作劇的笑容開車衝進海裡自殺
或許,他希望加賀因為這個謎,永遠記得他
如果只止於祥子的自殺,或許還有機會改變其他人的人生
如果金井波香沒有被牽扯進來的話
但知道山莊為假密室的波香,察覺了藤堂和祥子的死有關,即便祥子是自殺的,也主張應該把事實告訴好友們
然而,目睹華江下毒、又被祥子背叛的藤堂,當然不會再相信所謂的「好友」
雖然我很疑惑為什麼在目睹華江下毒的時候,藤堂沒有阻止也沒有提醒波香,事後也沒有揭發
學過劍道的他,應當看得出來那場比賽有鬼,很容易就能聯想到下毒才是
我想,主要是為了粉飾太平吧,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像他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執著
波香對於劍道比賽的獲勝也有自己的執著,其實兩人都有著父母期望的枷鎖
祥子的死其實藤堂可以推得一乾二淨,然而當他起意殺波香的時候,結局就注定了
如果要說藤堂殺波香的強烈動機,就是她知道他人生中的污點,而且很有可能會是一個不定時炸彈
對波香而言,她雖然憤恨,但並沒有殺意,她只是想讓若生和華江也嚐嚐敗北的滋味
劍道比賽冠軍並不是波香的終點,而是起點,這件事讓她的人生計畫產生了波折
也許是因為從小練武的關係,波香的少女心被壓抑著,但是她也渴望打扮渴望談戀愛
她的房間簡單樸素沒什麼特別裝飾,但她的梳妝檯卻應有盡有,而且每次化妝都至少要花上半個小時
沙都子發現波香的不對勁,也只是因為她居然沒有穿新買的連身裙赴會
她每次喝酒都和沙都子說想去旅行,顯示出她想擺脫目前的生活
又計畫著畢業後要放棄劍道,要當一個普通的OL,開始自己的人生
拿到冠軍,只不過是想堵住老爸的嘴
誰知道,她所想出來的近乎惡作劇似的報仇,卻被藤堂利用來堵住了自己的嘴
若生和華江在這樁悲劇上的穿梭只是一個小小的線頭
只是抽出來後,就全部瓦解了
華江為了自己的愛情,選擇的不是捍衛她自己的意志,而是踐踏多年好友的努力
若生為了自己的幸運而昏了頭,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切居然是華江的小心思
如果真的是好友,應該做不出來的
加賀說的那一句,確實是關鍵,其實,大家都只想到自己
因此,開頭時加賀對沙都子的告白,之後卻又尊重她個人的意願,不要求她馬上回覆,才顯得那麼灑脫
若生雖然因為哥哥的關係難以找到工作,但他並不恨他哥哥,不論世俗的看法如何,他並不認為他哥哥有錯
也因此,他選擇了放棄大公司的工作,去哥哥朋友開的公司上班,和華江之間也因此畫下了句點
華江只是一個任性嬌縱的小女孩,既不顧若生的臉面,也不顧慮波香的心情,只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等到波香和藤堂死亡,她才發現自己犯的錯,同時,也失去了若生
沙都子應該是這幾個人中最單純最勇敢也最直率的人
這可能也是加賀會喜歡她也最相信她的原因
她既不想褻瀆他們之間的友誼,也不願去想朋友的黑暗面,但卻又因為好友的死去感到深深的無力感
所以才會想要去挖掘動機,這和加賀理性的好奇心不太相同
加賀與其說是為了朋友,或著說為了沙都子,不如說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探求真相的渴望
因為她的直率,我們反而從中看到了一個單純的孩子如何成長而去面對殘酷的現實
最後,她發現了她和加賀無法在一起,只因為,他們的本質是如此不同
加賀在這本小說中雖是初登場,卻是所有人物中最沒有個性矛盾的人,始終如一
他的內心世界只有在描寫他的家庭背景時,才能窺知一二
一個喜歡探求真相的人,卻沒有去追究母親的消失,進而為了想追求的人改變自己的志願
或許他是一個很害怕面對自己情感的人
所以以極度的理性來武裝自己
加賀的內心之所以還能維持平衡,也許是雖然沒有登場的父親,卻依然抽空認真地寫信回答兒子的疑問
也可能,讓他在後來,依然選擇了當刑警
除了這七個角色以外,還有一個類似全知者的角色,總是適時地提供了其他人不知道的資訊
同時也在複雜的雪月花之式中擔綱了一角,或著說,因為有她,才會想到雪月花之式這樣複雜的殺人遊戲
波香若真的想要報復,原本根本不需要採取這樣的手段,也不需要拉上藤堂
這個賭注,或許也是她自己對於某種未知天意的挑戰吧
他們七人的高中老師-南澤雅子,可以說是小說中最令讀者困惑的人物
她看似什麼都知道,卻又不認真阻止,等到事發後反而為了維持和平的假象,協助掩蓋一切
如果套用我上面所提的,人都是自私的
我只能說,她是為了自己,因為寂寞,害怕學生們因此不會再來找她
不會再來她家聚會,所以即使學生犯了錯,還是想盡力粉飾太平
在她試圖說服學生不要過於挖掘動機,說出她若會自殺,是因為她太寂寞,想去她先生身邊
就可以從這裡看出
小說的最後,也沒有再提到這位老師,而剩下的人,也都各奔東西,沒有任何會再見面的伏筆
他們,也從他們自己的青春回憶「畢業」了
留言列表